贴心姐妹网
 · 设为主页 | · 添加收藏 | · 会员注册 | · 会员登录    +
 
首页 | 社会政治 | 职场创业 | 情感关系 | 子女成长 | 多元生活 | 文化艺术 | 社区公益

一位领养3名中国孤儿的加拿大妈妈在河南孤儿院开设残疾儿童特护室

来源:RCI   更新:2015-09-23 13:43:26   作者:吴薇
一位领养3名中国孤儿的加拿大妈妈在河南孤儿院开设残疾儿童特护室

图片来源: Krista Dolan

在加拿大,有几千个家庭从中国领养了孤儿。这些领养父母无论有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对领养的孩子都是关爱有加。特别是那些领养了有先天缺陷孩子的家庭,浓浓爱心更是令人感动。

© CBC

而新不伦瑞克省有一个家庭不仅领养了三名中国残疾儿童,还在倾心帮助中国孤儿院里更多不幸的孩子。这家的女主人叫克丽斯塔·多兰(Krista Dolan)。近20年来,她一直在从事关照中国残疾孤儿的义务工作。最近又有了一个扩大的计划,把关照项目从河南省新乡扩展到许昌。

多兰家住弗雷德里克顿,在一个不大的工程公司工作。1995年,她看到了一部纪录片,片名为“等死的房间“(Dying Rooms)。讲的是由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一些女孩子生下来之后就被抛弃,幸运的被送到孤儿院,可有的因为没能得到应有的照顾,因为饥饿和生病死去。

这部纪录片深深地印在多兰的脑子里,她虽然自己已经有两个孩子,还是与丈夫商量,要去领养中国残障孤儿。2005年,她从北京附近的一个儿童福利院领养了一个需要特殊照顾的男孩。后来又从天津和合肥领养了两个。与此同时她开始关注中国孤儿院的残疾儿童,并参加了一个关心这些孤儿的国际性的慈善组织“第一个拥抱”。

她介绍说,该组织的宗旨就是培训当地的保姆,能够很好地照顾出生后即被抛弃的孤儿,抱他们、哄他们、与他们玩耍。该组织原来只在重庆的垫江福利院推动这一项目。克丽斯塔在2008年被任命为“重症病室”项目的负责人。后来经过她的努力,“第一个拥抱”慈善项目也在河南新乡的孤儿院开辟一间专门的房间。多兰说:“这个房间中大多数是需要医疗照顾的孤儿,我们先照顾他们几个月, 然后把他们送到北京或上海的医院做手术。这些孩子有的是兔唇,有的是畸形足,也有的是先天失明或有其它生理缺陷”。

克丽斯塔有着一颗悲悯之心。她说,那些孩子们从一生下来就没有得到过基本的人文关怀,她们从没有被人爱过,他们知道哭是没用的,无法叫人过来。孩子们生活在悲惨的条件下,甚至有时抓吃自己的粪便。我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那种失望,我也知道哪个孩子可能就要死去了。

多兰获准开设的这间特护房间, 名字就叫“第一个拥抱室”。 她要负责保姆的培训,也要提供玩具和其他所需物品。孤儿院的领导希望她能接收29个孩子。但多兰说她没有足够的钱照顾那么多孤儿。“第一个拥抱”慈善组织每年拨给多兰的经费是3万美元,她用这些钱可以招聘和培训9名全职的保姆,这些保姆24小时轮流照看孩子的数量最多也就18个。她说:“现在我们这个项目照顾的孩子是15个,他们都是被抛弃的有残疾的婴儿,需要24小时的看护”。

现在该组织的经费大多是来自美国民间的捐赠。多兰也与那些从她们“第一次拥抱”项目中领养了孩子的美国父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谈到筹集资金,她说可能错过了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资源。那就是领养了中国孩子的加拿大父母。他们都是很有爱心的人,也了解和关注中国孤儿院的状况。 本来她也曾想在加拿大创建一个“第一个拥抱”那样的慈善组织, 可发现申请手续非常繁杂,要做许多案头工作。而她忙得没有时间。她说她期望能找到一位爱孩子的退休律师,帮她完成注册的程序。

© Krista Dolan

多兰说:“我差不多每6个月到一年就要去中国一次,每次都要带着一大堆孩子们用的物品。回到加拿大后也要每天与聘请的经理联系,讨论工作,询问孩子们的情况”。

她说,即使那些能幸运在孤儿院里度过婴儿期长大的孩子,很多人也会有精神缺陷,例如情感反应迟钝、精神创伤后遗症、焦虑和抑郁症状等,因为他们在儿童时代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

多兰今年7月又去河南了,这次她看到孩子们开始健康成长,非常高兴。她说:“孩子们的转变非常显著,他们得到了关爱之后,变得很不一样。 这使我想到要把这一项目再推广到其他地方去”。

她委托在新乡聘用的经理开始招募新的保姆,准备在大约一个小时车程的许昌孤儿院也创建这样一个项目。目前预计可以在10月前做好准备。

多兰说,加拿大人如想帮助她们的慈善组织,可以上“第一个拥抱”组织的网站捐助她们,可以捐款,也可以捐赠航空里程的积分。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社会政治] 半数以上加拿大少数族裔雇员称在工作场所受到过种族歧视
[社会政治] 在自家院子里半裸犯法吗?BC省女子投诉加拿大皇家骑警
[社会政治] 加拿大众议院的骚扰投诉大幅度增加
[社会政治] 邹至蕙成为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的首位少数族裔市长和第三位女性市长
[社会政治] 加拿大庆祝全国原住民日,寄宿学校受害者纪念碑将建于议会山
[社会政治] 【报道】风雨彩虹,骄傲人生:加拿大华裔LGBTQ+群体亲友分享会23日举行
[社会政治] 加拿大邮局发行纪念邮票向第一位担任政府首脑的原住民女性致敬
[社会政治] 纪念六四:台湾上演在中国大陆和香港被禁的舞台剧《5月35日》
[社会政治] 加拿大排华法一百周年:总理特鲁多发表声明
[社会政治] 【专访】历史学者陈林瑞玲:《排华法案》百年,华裔加拿大历史的教训与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立即登录] 还没有注册会员?[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 关于我们 About Us · 用户条约 Terms and Conditions · 隐私政策 Privacy Policy · 联系方式 Contact Us
版权声明:本网发布的内容版权归Lovingsister Media Inc. 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 2013 Lovingsister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strictly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