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姐妹网
 · 设为主页 | · 添加收藏 | · 会员注册 | · 会员登录    +
 
首页 | 社会政治 | 职场创业 | 情感关系 | 子女成长 | 多元生活 | 文化艺术 | 社区公益

省议会通过反欺凌法 保障学生组织“同性恋—异性恋联盟”的权利 

来源:贴心姐妹网   更新:2012-06-06 12:02:27   作者:贴心姐妹网
省议会通过反欺凌法 保障学生组织“同性恋—异性恋联盟”的权利 

图/省政府  教育厅长布顿之前向华文媒体说明13号法案的宗旨和内容,左一为省议员黄素梅,右二为省议员陈国治,右一是一位支持13号法案的家长代表

反欺凌法,也就是《接受异同学校法》(Accepting Schools Act)或13号法案在省议会通过。这项法例涉及各种类型的欺凌,包括因性倾向造成的欺凌。该法例将保障学生在学校组织“同性恋—异性恋联盟”的权利。如果学生提出建立“同性恋—异性恋联盟”,校长和教育局不再有权否决学生提出的要求。

在新民主党的支持下,安省自由党少数政府提出的13号法案以65票对36票得以通过,保守党所有省议员投反对票。
 
教育厅厅长布顿(Laurel Broten)说﹕「我们都有职责去创造正面积极的学校学习风气, 以预防不适当的行为诸如欺凌、因性别歧视而发生的暴力行为以及因恐惧同性恋、残障、种族和性别等产生的欺凌行为。《接受异同学校法》是省府所采取的一个重要步骤,以履行我们对安省所有学生和他们家庭的责任。」
 
布顿之前强调,政府反对针对任何人士的歧视和欺凌行为,而讨论校内女同性恋、 男同性恋、 双性恋及变性人(LGBT)的议题之所以重要,也是出于为所有学生提供安全、包容及相互接纳的学校环境的范畴。有研究指出,校园中针对同性恋的歧视和骚扰较为突出。根据一份2011年全国学校风气调查发现,64%的LGBT学生和61%家长为LGBT者的学生,都感到在校内不安全。70.4%的学生每日都听到有关恐惧同性恋的语言。学生经常因被认为的性别或性取向而受到言语骚扰。
 
她之前还澄清, 13号法案不涉及任何与性健康教育课程(健康及体育课程内的人类发展及性健康教育部分)相关的条文。目前在小学进行的性健康教育课程始于1998年夏理斯政府期间,一直沿用至今天,没有任何变动;将来此课程如有改变,政府承诺在完成定案之前,会作进一步的谘询。
 
13号法案通过后,代表全省七万六千名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安省小学教师联会(Elementary Teachers' Federation of Ontario)表示欢迎,认为这项法律能改善学校防止和制止学生欺凌。
 
“就如所有教师应该站出来反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其它形式的歧视,他们也应该站出来保护学生,让他们免受同性恋和变性恐惧症的(欺凌)。”联会会长Sam Hammond表示:“我们很高兴教育局和校长不再可以阻止学生在组织‘同性恋—异性恋联盟’时使用‘同性恋—异性恋联盟’的名字了。”
 
而“同性恋—异性恋联盟”的观念和天主教教义中关于同性恋的看法有冲突。天主教教会和天主教教育委员在13号法案的立法过程中一直反对13号法案中关于“同性恋—异性恋联盟”的部分。
 
13号法案通过后,安省天主教主教联会(Assembly of Catholic Bishops of Ontario)发出声明,表示对这项法律中的一些内容表示“强烈关注”。该联会在声明中说:“认识到《接受异同学校法》已成为法律,如我们一直所为,天主教同盟们将寻求合乎我们信仰的方式创造一个安全而宜人的学校社区。”
 
在13号法案立法过程中,反对这项法案的一些华人宗教团体和华人家长组织了抗议活动。他们担心学生在学校组织“同性恋—异性恋联盟”会推广同性恋生活方式,这和他们的传统价值观冲突。
 
省政府方面表示,《接受异同学校法》订立了法律上的责任,明文规定教育局和学校须预防欺凌行为,对欺凌行为采取更严厉的处分以及支持提倡互相了解和互相尊重的学生。法例今年秋天生效时,将要求教育局和学校﹕
 
与学校社区合作,制定一个预防欺凌及干预的计划,并告知公众;
 
调查每一宗已报告的欺凌事件;
 
为受欺凌的学生、目击欺凌行为的学生以及涉及欺凌行为的学生提供支援;
 
制定通知家长的程序,以便家长知道子女牵涉欺凌的事故,并讨论所提供的支援;
 
当学生举办提倡互相理解、接受彼此异同和互相尊重的活动时,给予支持;
 
以更为严厉的处分包括驱逐出校,对付欺凌和因仇恨引起的行为;
 
自从2004年以来,省府投资了2.9亿元来推行安全学校策略(Safe Schools Strategy)。2009年,毒瘾及精神健康中心(Centre for Addiction and Mental Health)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29%的安省学生,也就是几乎每三名学生便有一人曾报告他们在学校受到欺凌。
 
去年,患肌肉萎缩症的11岁男童威尔逊(Mitchell Wilson)自杀,渥太华一名15岁少年、市议员Allan Hubley的儿子Jamie Hubley也因性取向而遭同学欺凌,最后自杀。这两宗自杀案引起社会对校园欺凌的广泛关注。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社会政治] 安省保守党党领彭建邦参加同性恋大游行 誓言建立颂扬多元化和包容的新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立即登录] 还没有注册会员?[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 关于我们 About Us · 用户条约 Terms and Conditions · 隐私政策 Privacy Policy · 联系方式 Contact Us
版权声明:本网发布的内容版权归Lovingsister Media Inc. 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 2013 Lovingsister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strictly prohibited.